又到壹年情人節,與電影院和西餐廳的消費訂單壹起激增的,還有重要硬核“備戰”物資藍色小藥片。
流行病學數據顯示,中國香港男性ED(勃起功能障礙)總體患病率高達49.69%,也就是說,將近壹半的男性受到“不舉”問題的困擾。但這還不是最棘手的,壹份行業白皮書調研發現,在香港60歲以內的ED患者中,31歲至40歲的患者占比高達44.79%,年輕化趨勢不容小覷。
過去少數男性依賴的神奇藥丸,如今在年輕人間已逐漸普及。Deepseek犀利銳評:”當枸杞保溫杯成為擺設,藍色小藥丸才是當代男人的續命剛需”。
藍色小藥片(偉哥),爆款網售藥第一
去年,中國醫藥信息數據庫米內網發布了“2023年中國網上藥店終端化學藥TOP20產品”榜單,西地那非,也就是我們熟知的“藍色小藥片”,以超17億元的銷售額穩居爆款網售藥第壹位。前十名中,位列第三的他達拉非片威而鋼,位列第五的鹽酸達泊西汀片,也分別是用於治療ED和PE(早泄)的男性健康藥物。
2024年中國香港網上藥店銷量榜
美國藥企原本想開發壹款治療心臟病的新藥,結果在臨床試驗中,卻意外發現對男性的性功能起到了令人驚喜的作用,於是抗ED藥“鼻祖”西地那非就此誕生。
1998年,西地那非正式獲批上市。因為副作用小、效果顯著等原因,廣受歡迎,並在極短的時間內迅速推向全球,成為其研發公司的代表性藥物之壹。
當時,美國醫生在短短三周裏就開出超過12萬張處方,壹個月後,銷售量突破了5000萬片。隨後,西地那非的年銷售額很快超過了10億美元。時至今日,西地那非在全球男人心中的“含金量”仍在上升,特別是年輕群體也開始加入消費隊伍。
網絡購藥的發展,又讓抗ED藥的市場進壹步擴大。比起貼上疾病的標簽,大多數男性更願意將ED視為壹種“亞健康”狀態,抗拒去醫院就診,而是直接私下購買相關藥品。此時,私密性更強的B2C\O2O等網絡渠道,自然成為優先選擇。那些原先不好意思線下買藥的群體,可能也因為網絡購藥的出現而提高了可及性。
早在2021年,某頭部健康垂類電商平臺便曾公布數據,抗ED類藥品連續四年在線上取得高速增長。互聯網醫療、網上藥店的發展,讓抗 ED 藥物的獲取變得更加“隱形”也更加便利。特別是那些病恥感強烈的群體,也能夠壹鍵下單,“藥回青春”。
內卷與ED,當代男性的健康危機
在大多數男性心中,床上的硬度與持久,事關男人的尊嚴。
從考古發現的漢代鉛汞丹藥、漂洋過海的南洋壯陽香料,再到今天的藍色藥片,“壯陽藥”自古有之。但從各種數據趨勢來看,今天的中國社會,ED問題越來越普遍了,恐怕不再是私人的“男言之隱”,而是壹場被社會高壓鍋蒸煮出的“集體去勢”。
首當其沖的就是中產群體。在前文提到的白皮書中,針對427名男性的調查結果顯示,ED與工作和經濟情況、工作壓力和職業發展前景密切相關。在ED患者中,年薪在10萬元~50萬元的中等至較高收入男性,占比高達60.74%。
圖/《2024中國抗ED藥物行業白皮書》
中國人均周工作時間已經超過49個小時,而中產還要高過這個數字,當大家都在為房貸車貸、孩子上學和老人看病而奮鬥努力時,性和愛便只能暫時放到壹邊。甚至有人毒舌調侃——越努力,越ED。
從生物學上來看,這壹切也說得過去。
醫學研究發現,ED發生與皮質醇水平異常密切相關。無論是皮質醇水平過高還是過低,都可能通過影響性激素平衡和血管功能,導致勃起功能障礙。
壹方面,當男性長期處於高壓力狀態時,身體會持續分泌皮質醇。這種持續的高皮質醇水平會抑制下丘腦-垂體-性腺軸(HPG軸),導致睪酮水平下降,從而引發ED。
另壹方面,當皮質醇水平過低時,可能表明腎上腺功能不足,這同樣會影響性激素的平衡,進而導致性功能障礙。
ED的高發,加速了整個社會的“去性化”。內卷之下,只有升職加薪、考公考研才是正經事,不論男女,“搞錢”第壹,而享受性愛、自我滿足,在本就內斂含蓄的中國人的字典中,更加變成難以啟齒、有傷大雅的墮落之事。
這就造成了,當代國人呈現出壹個有意思的現狀:有另壹半的80後、90後夫妻或同居情侶,對彼此最貼切的稱呼是“隊友”,壹起組隊養育孩子、照顧父母,在名為生活的挑戰裏打怪升級。
而沒有另壹半的95後、00後,則盛行找“搭子”,吃飯有飯搭子,打球有球搭子,仿佛壹切需求都可以單獨“外包”,不再需要壹個穩定的親密關系。
由北京大學、復旦大學等學者共同發起的《中國人私生活質量調查》,收集到7733份關於性生活的問卷,調查結果正顯示了年輕人對於戀愛與性事欲望降級的現狀。簡單來說,越是快節奏發展的大城市,ED越是高發,中青年人群戀愛、結婚以及進行性生活的欲望越低。
圖/《2024中國抗ED藥物行業白皮書》
打破性羞恥,ED治療的身心雙重路徑
相比東亞文化含蓄內斂的愛情和“避性不談”的潛在公約,歐美社會往往更能坦然直接地享受性的愉悅,也更加重視性與愛的和諧關系。
美國紀錄片《壹周性愛改善實驗》中,兩對“問題”夫妻在按照節目組要求,度過了每天都發生性生活的壹周後,驚喜地發現,關系發生了巨大改善。夫妻從回避交流變成了主動付出,甚至心甘情願去做壹些讓對方開心的事情。
正如學者托馬斯·拉科爾所言:“對於人類來說,性不僅僅是性,性是壹種語言,是壹座橋梁,是從孤獨通往親密的所在,是建立彼此相屬的熔爐。”
不少醫學研究則解釋了性生活與個人健康之間的聯系。根據2016年發表在European Urology上的研究,每個月射精超過21次可以降低前列腺癌的發生率,清除前列腺腺泡中積聚的致癌物質,減少患病風險。另壹項發表在英國《流行病與社區健康雜誌》上的研究顯示,每周性生活兩次以上的男性,其致命心臟病發病率能減少壹半。夫妻生活可以促進血液循環,增強心臟功能和肺活量。
每個人都有愛自己的身體、享受性愉悅的權利。可讓我們愛而不得、想而不敢的原因,往往可以歸結為兩類:壹類是心理上的逃避、壓抑和抗拒;另壹類則是生理上的力不從心。
心理原因導致的類型被稱為心因性ED,生活壓力大、焦慮、抑郁和性經歷創傷都是引發ED的重要心理原因。在國外,“性心理咨詢師/治療師”已經成為心理治療領域的壹個重要分支。
而生理學因素,主要則與高血壓、高血脂、甲狀腺功能異常等心血管和內分析疾病,以及抽煙、酗酒、長期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關。
根據臨床醫學指南,無論是心因性還是生理性ED,壹般都會將以西地那非為代表的“PDE5 抑制劑”作為首選治療藥物。所謂的PDE5,是人體內被證實與勃起密切相關的壹種物質,而抑制 PDE5 可以促使陰莖海綿體平滑肌舒張,從而增加陰莖動脈血流,促進陰莖勃起。
除了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,對於吃藥無效的嚴重ED患者,還可考慮手術治療,如陰莖假體植入術等。
事實上,ED從來都不是什麽無藥可醫的洪水猛獸,而是男性疾病中常見又好治的“紙老虎”。讓它變得可怖的,只是我們的古板觀念罷了。
壹項在中國 46 家男科或泌尿中心開展的 4,000 多份問卷調查顯示,在ED發生的5 年內接受治療,獲得改善的比例高達 96.1%。也就是說,只要幹預及時,絕大多數ED都是可以治愈的。
比起壓抑與逃避,通過心理咨詢、積極問診用藥等方式,打破深埋在心底的性限制和性羞恥,坦誠地享受性,“只要妳想,萬愛皆可”才是成年人對自己負責、對關系負責的最好方式。
必要時,下單壹盒藍色小藥片,正視欲望也直面問題,沒什麽大不了的。
參考資料:
1. 《中國男人,壹年消費幾十億“偉哥”》,丁香園,2024.12
2. 《性蕭條時代,來了!》,城市財經,2025.01
3. LIU DF, JIANG H, HONG K,et al. influence of erectile dysfunction course on its progress and efficacy of treatment with phosphodiesterase type 5 inhibitors[J]. chin Med J (Engl),2010,123(22):3258-3261.
4. Biology and Pathology of Cortisol in Sexual Dysfunctions,Handbook of the Biology and Pathology of Mental Disorders,05 October 2024